內 容
|
「救災超人」要知道的自我防護方法
✅出發前:自評健康 → 若有慢性病先諮詢。
✅量力而為
平時少運動者勿突然從事長時間、重負荷的勞動,以免發生肌肉過度使用導致橫紋肌溶解。
✅個人裝備與防疫
救災現場的泥水可能攜帶各種病原與污染物:破裂的汙水、動物屍體、化學殘留、銳利物等。鏟土時容易被割傷或擦傷,而皮膚破損可能引發局部感染甚至類鼻疽、鉤端螺旋體等災後常見病原(地方衛生單位常提醒)。因此,穿戴與清潔不可馬虎。
✅工作中:採輪班、同伴監測、每30–60分鐘補水、若流汗多,可補充含電解質的飲料、感覺不適立即休息。
✅注意休息與降溫
中暑或熱衰竭是急性危害,若出現頭暈、噁心、體溫升高,立即移至陰涼處並降溫就醫。
✅傷口處理:即刻清潔、消毒並包紮;必要時就醫。
✅出現症狀:深色尿、無力、劇痛、噁心或意識改變 →馬上就醫,並告知醫護曾大量勞動史。
學務處衛保組 願~~每位「救災超人」在救災時,也能平安健康。
資料來源:
早安健康 https://edh.tw/articles/o2DWXAb/2
康健雜誌 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93133 |
|